我的博士論文

終於,我完成了對小學同學廣宇兄的承諾:連續七天,每天貼出一本喜歡的書本封面照,並且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與心得。

鬆了一口氣之餘,內心也感到幾許滿足與安慰。滿足的是:自己竟能在壓力驅使下,締造近十年來,一週內輸入電腦最多中文字數的紀錄,可謂「寶刀未老」、勇氣可嘉!再者,令我覺得安慰的,則是來自FB上親朋好友的鼓勵與指教。雖然每日趕在下班後、午夜前寫就一篇文章這件事,對現在的我而言並不容易,但若與事後心靈上的快慰,以及知音好友的支持相比,這樣的付出也值得了!在此謹對所有曾經在我po文後按讚或留言的朋友致謝!

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:「我思,故我在」。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,面對雜亂紛呈的多元資訊,我們若能以「我閲讀,故我在」自期,做好終身學習,應是再正確不過的事。願彼此共勉!


此文既然是ending,為了向一路相挺之讀者表達誠摰的謝意,結尾彩蛋自然不能太一般。想來想去,或許只有搬出自己的博士論文,才是最有意義,又十分「應景」的最後分享禮物吧! 🙂

我的博士論文題目,中文是《利用暫態電流量測技術硏究超大型積體電路元件中氧化層之可靠度》,英文則是”Investigation of Oxide-Damage-Induced Reliability Issues in VLSI MOSFET Devices by Using Transient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”。欸…這個題目估計維基百科上是查不到的,但我也不能像前一、兩天在分享文中說句「書的本身不是重點」就唬弄過去。要知道,在現今的社會氛圍中,面對博士論文,「書的本身就是重點」!這是必須仔細檢驗、嚴肅看待的。

我現存於身邊的博士論文是暗紅色燙金字體外殼的精裝本,全文130頁,連同頭尾”Introduction”和”Conclusions”,共分為7章(chapter)。除了少數簽核文件與中文摘要外,全部以英文撰寫。由於我的指導教授是留美博士,所以我在論文中使用的英文是美式英文,而非英式的。此外,我寫論文的時間是1997年,文書編輯軟體如Word等已普遍流行,所以我論文中的文字段落均因使用”Justify Format”而達到雙邊整齊一致。最後,根據我指導教授的說法,我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們雖然給了我不錯的分數,但我的論文還是只能獲得「一個」博士學位,再多就沒有了。

有人或許會問我:「如果我就是覺得無聊,偏偏想”聞香"(台語)一下你的博士論文,有沒有什麼借閲規定啊?」

Well, 由於張博士唸的是「土」博士,沒有「洋」博士那樣的作派,想「聞香」者,來者不拒,童叟無欺:閲讀時,可以拍照,可以錄影,更歡迎引用內容;至於抄筆記嘛,不管用鋼筆、原子筆、鉛筆,甚至毛筆,都沒關係;可不可以喝水?當然可以!而且如果借閲者是位美女,張博士還會親自奉上咖啡一杯,並在旁「陪讀」(這是紳士風度,別想歪了⋯)。

若說我的博士論文中真有什麼特別之處,應該是我的「誌謝」文吧!記得正式完成論文的前夕,自己本已準備好一篇以英文寫成的誌謝文(Acknolodgement),內容四平八穩,十分地「制式」。但當時轉念一想,自己真心想感謝的人,未必都能看得懂英文,我何不用中文寫一篇他(她)們讀得懂的東西呢?於是,我便在將論文送印裝訂的前一天晚上,熬夜寫了那篇放在博士論文中的誌謝文。

今晚再次讀到那篇誌謝文,內心仍然有些激動。自己在人生旅途上一路走來,總有親人愛護、好友扶持、貴人相助,何其幸運啊!

最後,我想用誌謝文中的一、兩段話作為今天真正ending的結尾:

「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,透過網路捎來的祝福同樣令人感動。感謝一群網友長久以來的關心。儘管電子訊號是那麼冰冷而短促,其中蘊含的情誼卻是如此熾熱而恆久。」

「學生生活結束後,緊接著將面對社會的考驗。放眼未來,路是無限地寬廣。期勉自己一本初衷,努力不懈,為國內的高科技產業貢獻一己之力。」

發表留言